欢迎访问77365体育在线

政府办文件

索 引 号:paq/bgs-20171130-034 主题分类:通知 公开日期:20171130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通知 文  号: 平政办〔2017〕213号
作者:平安区   来源:本站   点击量:    创建时间:2017-11-30

平政办〔2017〕213号


海东市77365体育在线办公室

关于转发海东市平安区2017年退化草原

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

区农牧局拟定的《海东市平安区2017年退化草原治理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海东市77365体育在线办公室

2017年11月30日


海东市平安区2017年退化草原治理

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以改善草原生态条件,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在全面规划科学监测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从本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切实巩固和提高退化草原治理效果,加强草地保护与建设力度,根据《市州、区县2017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考核指标》以及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方案。

一、退化草原治理依据

1.海东市草原监理站《关于印发海东市2017年草原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2.《市州、区县2017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考核指标》

二、治理的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建设思路

本区治理确定围栏建设与补播。

1.围栏建设:我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如干旱、毒杂草、鼠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草原退化,对这些退化草原实行围栏封育与牧草补播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使得退化草地植被得到恢复。

2.补播:对草原中重度退化和中轻度退化草原实施补播,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采取机械补播适宜当地草原生长的多年生禾本科优良牧草,以促进退化草原的逆转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配套实施的原则。

2.坚持与生态扶贫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4.坚持整体推进,连片治理的原则。

5.坚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通过退化草原治理工作,使区内退化草原得到治理,退化趋势得以控制;重度、中度退化草原基本得到改善;治理区补播植被盖度提高5个百分点,产草量提高15%,全区生态畜牧业设施得到加强,饲草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区实现草畜平衡和生态畜牧业良好运行。

2.具体目标。

建设围栏封育2万亩、退化草原补播面积2万亩。

三、基本概况

(一)平安区基本概况

平安区土地面积115.37万亩。其中:草原面积85.74万亩,草原可利用面70.82万亩。据测定,平安区全区天然草地可食鲜草产量平均亩产189kg/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5%;从现有的草场等级组合中看,中等高产牧草占0.1%,中等中产的占52.8%,中等低产的占47.1%。近年来,全区草原的生产能力有所下降,草产量和载畜能力不断减少和减弱,以禾本科为主的牧草已不多见,以禾本科为主的饲用价值的牧草在温性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场上已不足3%,但是自“十二五”以来,通过生态草原奖补机制和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扩大了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畜牧业向舍饲转变,草原退化现象有所改善,故目前草原无超载现象,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畜平衡面积均为52.10万亩。

(二)草原退化现状

平安区由于近几年受自然灾害、干旱、鼠虫害等因素影响,造成全区草原面积退化,目前全区天然草原总面积为85.7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70.82万亩;退化面积达35.30万亩,其中轻度退化面积为11.70万亩,中度退化面积约14.30万亩,重度退化面积约9.30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占草原面积的27.5%。退化草地类型为温性草原类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和冷蒿、杂类草型草地,温性荒漠类红砂型草地。

四、治理规模、区域及布局

根据《市州、区县2017年度草原生态保护考核指标》上级部门下达给我区的治理面积为2万亩,我区计划治理2万亩,治理区确定在草原重度退化的温性草原类草地,分别在洪水泉乡井尔沟村、马圈村,三合镇条岭村、索尔干村,每个村治理5000亩。

五、技术方案

(一)草原围栏

草原围栏主要是休牧草场,原则上不限定围栏大小统一按照《编结网围栏》DB63/T437-2003有关技术要求建设。

围栏采用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网围栏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利用便利而定,一般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编结网的每根纬线应与立柱绑结牢固,所有的紧固件不得松动。钢筋混凝土大立柱、中间柱、角柱、门柱长度2150毫米,小立柱长度2000毫米。各种立柱外表面光滑,没有裸露的钢筋。配套网围栏每400米应设一根中间柱,每10米应设一根小立柱,各种立柱应埋设牢固,与地平面垂直。埋入地下部分不得少于0.6米。围栏门应安装牢固,转动灵活。

(二)退化草原补播

对重度退化草原实施多年生牧草补播。补播品种为中华羊茅、早熟禾。播种方式采用人工撒播,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实施混播,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种量为1.5公斤/亩。补播要与围栏、禁牧封育衔接实施;作业程序按人工撒播种子→镇压→围栏的顺序操作;补播第1年的生长季和每年的牧草返青期要绝对禁牧,生长第2年起可进行适度刈割利用,留茬高度4~6厘米,利用率应控制在40%~60%之间。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围栏:单位投资为30元/亩,共投资60万元。

2.退化草原补播:单位投资标准为60元/亩,共投资120万元。

种子:1.5公斤/亩×30元/公斤×2万亩=90万元

人工:15元/亩×2万亩=3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治理工作总投资180万元,为中央资金和地方投资。

七、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通过退化草原治理措施,将有效地恢复和修复治理区的生态功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一是提高草原植被盖度;二是提高草原水源涵养能力;三是减少水土流失,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后,能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少水土流失,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社会效益

通过退化草原治理工作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科学利用草原资源、科学养畜和依靠科技增收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牧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三)经济效益

实施退化草原治理工作,发展生态畜牧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必将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治理面积2万亩,治理工作实施后平均每亩可增产可食鲜草18.3公斤,年可增产可食鲜草36.6万公斤,相当于   250个羊单位一年的饲草量。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治理工作始终按照上级部门确定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组织实施,政府主管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领导责任到人,区人民政府与治理区乡政府签订治理工作运行管护责任书,村级领导负责治理工作监督和后期管护,乡政府同治理区农户之间要签订管护合同,真正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精心组织,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做好与农牧户沟通、协调与宣传工作。区农牧局明确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在治理工作施工期间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全程监督指导,严格管理程序、技术参数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对治理工作实施加大监督检查和协调力度,具体建设任务开展专题研究,细化工程流程和建设内容,落实实施步骤,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二)体制建设。为提高退化草原治理工作的实施效果,科学准确地评价退化草原治理工作的成效,要加强体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理顺各部门关系。做好治理区的整体规划,确保治理工作实施各个环节依章行事。

(三)科技和资金支撑。大力推广舍饲技术,促进畜牧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人、草、畜的平衡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社、经纪人及农牧民等社会资本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饲草料发展的投入。

(四)法律和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草原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区草原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能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破坏草原、草原基础设施行为,开展草原法律法规及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使治理工作和保护生态法制化。



打印】 【返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