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7365体育在线
  • 直属单位 
平安镇 巴藏沟乡 小峡镇 洪水泉乡 三合镇 沙沟乡 古城乡 石灰窑乡

计划规划

索 引 号:paq/xnb-20160601-001 主题分类:其他 公开日期:20160601
发布机构: 新农办 主题词: 其他 文  号:
作者:新农办   来源:本站   点击量:    创建时间:2016-06-01

平安2016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省委、省政府2016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海东市2016年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平安区“三基”建设安排部署,2016年围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整乡推进、全村覆盖”的建设思路,在巴藏沟乡下星家、上星家、巴家、索家、李家、沙沟桑昂、古城乡山城、木场打造8个特色鲜明、村容整洁、宜居宜游的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继续完成古城乡牌楼沟村扶贫搬迁项目收尾工程。通过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挖掘当地河东村土族文化、索家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敬德洗马”、上下马家拱拜、阿伊赛迈神话传说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最终将巴藏沟流域打造成阿伊赛迈特色文化旅游区现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粉墙黛瓦建围墙,统一样式换大门,国标设计搞建设,调整产业促发展,环卫设施样样全,出门垃圾有人管,绿化美化有特色,游园修在家门口”工作思路县九届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突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注重均衡发展、风格多样、内外兼修,既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也要留住一份乡愁。的新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引导群众自觉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想,先规划后建设,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整乡推进、全村覆盖

——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管结合,形成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地域文化风格和特色,不照搬城镇社区建设模式,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村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人为统一。

——坚持以乡为主,合理推进。乡党委、政府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承担主要职责;新农办指导、督促,并负责招投标的组织工作以及结同共建单位的联系沟通,发挥结对共建作用;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加强联系,沟通协调,合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使巴藏沟乡下星家、上星家、巴家、索家、李家、沙沟桑昂古城乡山城、木场8个村实现以下总体目标:危房旧房全改造,村庄道路全硬化,饮水安全解决,围墙大门全更新,基础设施全配套,公共服务全完善,文化广场全覆盖空闲场地全美化,产业发展全促进,社会管理全提升从而达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建设范围、建设方式及投资资金

(一)建设范围:

按照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在巴藏沟乡下星家等8个村积极开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管理创新”六大工程。在古城乡牌楼沟村结合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继续开展新型生态村庄试点建设收尾工程,稳步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建设方式及投资资金:

1、级负责,结对共建。委、政府成立“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职能部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由民航西北空管局青海分局、省烟草专卖局、省扶贫局、省水利厅4个省级单位和海东市人大办公室、中国工商银行海东分行、海东市商务局、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海东市扶贫开发局5个市级单位结对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具体结对如下:巴藏沟乡巴家村——民航西北空管局青海分局、巴藏沟乡李家村——省烟草专卖局、古城乡山城村——省扶贫局、古城乡木场村——省水利厅、沙沟乡桑昂村——海东市人大办公室、巴藏沟乡下星家村——中国工商银行海东分行、海东市商务局、巴藏沟乡上星家村——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巴藏沟乡索家村——海东市扶贫开发局

2、整合项目,专项支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以改革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和涉农项目运行机制为核心,按照“坚持统筹安排,衔接协调;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中央投资(含以工代赈资金)及省、市级配套资金;省、市财政安排下达的涉农财政专项资金;涉农对口援助帮扶资金;财政(含融资平台)安排的各类涉农资金;可以纳入整合范围的其他资金。在保证“安排渠道不变,责任主体不变,使用区域集中,规模效益明显”的前提下,将以上涉农项目和资金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倾斜、投入。2016年计划总投资7045.62万元,其中:住房建设(危房改造167户、奖励性住房4户、整体搬迁26户)528.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11.9公里、渠道衬砌17.12公里、桥梁12座)819.4万元;村容村貌整治(拆除土墙62483立方米、草房215间、车房21间、畜舍157间、厕所202个、土改砖25.759公里、旧墙抹灰27359平方米、旧墙粉饰32441平方米、更换农户大门681个、藏式大门15个、配备户外垃圾箱368、全封闭式垃圾斗26个、三轮自卸车17个)1956.85万元;绿化(主干道绿化13.2公里、庭院绿化533户、广场绿化8200平方米、集中绿化11200平方米)168.65万元;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扩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7个、文化活动广场6个(含凉亭9个)、小游园6个、彩门2个、射箭场1个、户户通25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78盏、健身器材34、挡土墙300立方米、长城墙100平方米、护坡200平方米)1488.331万元;产业发展(种植、养殖、第二三产业2084万元。

3、省级补助,县级补贴。2016年省级财政安排我补助资金共1040万元(8个村、每村补助130万元)。按照省、市统一要求,财政局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成员单位从行业项目进行配套建设,不足部分积极协调争取结对共建单位开展帮扶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根据省上的安排,各建设村可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并向省上申请专项贴息贷款。

4、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各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加强联动,按照工作职责和分工,分类指导,做好各自工作。

四、建设内容任务分工

(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执行力度。

以“一村规划、一村风格”为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结合各村实际现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按程序科学编制8个“高原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明确村庄建设、环境整治重点和时序,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住建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二)实施村庄建设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推进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要优先满足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完成8个“高原美丽乡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整体搬迁、建设征地任务。要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特色的绿色农房,提升农房建筑节能性能和居住功能,建立并落实农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住房建设质量。住建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2、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道路硬化、渠道衬砌、桥梁建设任务;按期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小游园等建设任务以及配备健身器材、户户通、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农办牵头,财政局、交通局、住建局、水利局、发改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卫计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三)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综合治理村庄环境,做到“四改”、搞好“四清”、治理“六乱”。拆除违章建筑,疏通沟、渠、河道。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发挥保洁员队伍的作用,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按计划完成8个村主干道、庭院绿化、广场绿化、集中绿化任务;完成土墙改砖墙、旧墙抹灰、旧墙粉饰、更换农户大门(包括藏式大门)、挡土墙、长城墙、护坡;配备全封闭式垃圾斗、户外垃圾筒、三轮自卸车。新农办牵头,区环保局交通局、水利局、牧局林业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推进土地经营流转。

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自然村落整合与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国土局牵头,水利局、农牧局林业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五)实施兴业富民工程,培育发展主导产业。

结合各村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现代观光农业、商贸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发改局牵头,农牧局工商局就业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六)实施管理创新工程,积极探索治理机制。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高原美丽乡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村“两委”班子的职能作用,保障农民群众在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民政局牵头,委组织部、文明办、综治办、住建局、公安局、巴藏沟乡、古城乡、沙沟乡等相关部门配合)

、实施步骤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为期一年,从2016年1月开始,10月结束,分启动、实施、验收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2016年1月--4月中旬):在平安“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高原美丽乡村选点和调查摸底,拟定建设项目及规模;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大会,落实建设项目和资金,签订“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下达建设计划任务;分级培训参与活动的县、乡(镇)、村干部,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村庄建设。  

(二)实施阶段 (20164月下旬--8月):各相关单位深入村庄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管理和服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6月初,召开工作进展汇报会,加快工程进度,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7月上旬,组织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观摩活动。

(三)验收阶段(20169月-10月):组成考核验收组,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验收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验收。在开展考核验收前,对建设项目已完成的进行项目自验和财务审计。

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新农办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新农办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督促工程按期完工。相关单位、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各村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二)做好宣传动员,完善考核机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顺利推进工作开展。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改善全农村人居环境,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加强对项目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的日常督查,确保建成优质工程。

- 6 -

 



打印】 【返回】 【关闭